EN

关注宫颈疾病

守护女性健康

爱心护苗

共筑光明

个性化诊断

用药更精准

80%儿童盲可避免!筛查一小步,健康一大步
发布:2025-08-14 点击:4

维视阅互联网医院 2025年08月14日 10:16 浙江

近日,《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重视婴幼儿眼病筛查”的文章,强调婴幼儿眼病筛查的重要性,并指导临床开展相关工作,以提高我国婴幼儿眼病筛查和防盲水平。

儿童盲的严峻现状与社会负担

2020年12月LancetPublicHealth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0~5岁全盲儿童7万,5~15岁全盲儿童16万。儿童盲不仅剥夺了患儿感知世界的权利,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与心理负担。然而令人振奋的是,约80%的致盲性眼病属于可预防或可治疗范畴,多数盲童是因为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以及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婴幼儿眼病筛查的普及与规范化。

5-1.png

儿童致盲性眼病的分布特征

汇总分析我国1,680例儿童盲病例,致盲性眼病的分布为:

视网膜病变(36.49%)和晶状体病变(17.80%)占比最高,两者合计超半数;

全眼球疾病(13.80%)、先天性青光眼(7.26%)及屈光问题(6.96%)紧随其后;

其他如视神经病变、角膜病变等占比近10%。

进一步分析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疾病等主要致盲性眼病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因早产导致,且多集中于3岁前发病。更关键的是,这些疾病若能在视觉发育敏感期(0~3岁)内干预,多数可避免不可逆盲。然而,婴幼儿无法自主表达视觉异常,家长往往在症状显著时才发现,此时已错过黄金治疗窗口。因此,在儿童盲的防治中,婴幼儿眼病筛查是关键环节。

5-2.png

筛查的价值

中国近年16项婴幼儿眼病筛查研究(覆盖130,019人)揭示:筛查异常率高达14%,远高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其他疾病筛查。按此比例推算,中国每年900万新生儿中,约126万存在眼部异常,这一数据凸显了筛查的紧迫性。

筛查效率:使用广域眼底成像系统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技术,提示技术升级可提升筛查效率;

经济性:早期治疗成本远低于晚期干预或终身康复支持,筛查的投入产出比极高。

四类眼病的分层管理策略

Ⅰ类(紧急干预型):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及严重感染性眼病,疾病进展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短,须出生后即诊断并须及时干预,以避免致盲甚至危及生命;

Ⅱ类(早期干预型):如先天性白内障,永存胚胎血管、遮挡视轴的玻璃体出血、Coats病等,须出生后半年内诊断和干预,以避免造成视功能永久性损伤;

Ⅲ类(观察或有限干预型):如先天性脉络膜缺损、眼球震颤、原因不明的视神经萎缩、视盘缺损等,其中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眼病目前尚无有效干预措施;

Ⅳ类(自限型):如可自行缓解的结膜下出血、不影响视觉发育的瞳孔残膜、可自行缓解的小斑片状视网膜出血等,该类眼病不影响婴幼儿视觉发育,通常无需干预。

其中Ⅰ类、Ⅱ类的所有眼病、Ⅲ类的部分疾病为可致盲性眼病,眼底病占比最大。若能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尤其Ⅰ类和Ⅱ类眼病,将可从源头降低儿童盲的发生率。


我国婴幼儿眼病筛查路径

目前我国筛查体系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筛查的时间和方法可借鉴其较为成熟的筛查模式。

1.初筛:时间为出生后1周内,早产儿矫正胎龄32周以上,漏筛者在出生后42d回访时完成初筛。筛查方法:(1)外眼检查;(2)光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瞳孔红光反射、屈光间质透明情况;(3)眼底检查。初筛通过者转入健康儿童眼保健检查流程。

2.复筛:时间可根据病情确定,一般在出生后42d进行首次复筛。

3.转诊与干预:阳性结果建议按照上述婴幼儿眼病4个类型进行分类。对于诊断明确且需要有效干预的患儿,简单易于处理的眼病就地及时治疗;相对复杂的眼病应及时转诊。


早筛早治,点亮儿童未来

儿童盲防控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当技术与模式已成熟,当80%的致盲眼病可被扼杀在摇篮,剩下的就是行动,唯有抓住0~3岁关键期,才能从源头改写百万儿童的命运——让每一个新生儿都在第一束光里,看清世界的色彩,也看见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

5-3.png


注:以上内容和数据部分来自该文献,“梁建宏,&令狐丹丹.(2025).重视婴幼儿眼病筛查.中华眼科杂志,61(07),488-492.”


电话咨询:
0512-6788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