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注宫颈疾病

守护女性健康

爱心护苗

共筑光明

个性化诊断

用药更精准

一片叶酸,多重守护!一文读懂叶酸的超全健康密码
发布:2025-08-06 点击:4

维视阅互联网医院 2025年08月06日15:32 浙江

叶酸,又称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1941年,科学家从菠菜叶子中发现了它,并命名为“叶酸”。叶酸虽是人体造血系统必备的营养素,却无法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若饮食摄入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叶酸缺乏,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3-1.png

叶酸与孕产健康

提起叶酸,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备孕期以及孕妇需要补充”,因为叶酸参与氨基酸和核酸的代谢,对细胞增殖、组织分化和机体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作用。孕期母体生理性变化和胎儿生长发育等导致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

· 母体叶酸水平不足可能引起胎儿神经管闭合障碍,导致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孕前和孕期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NTDs发生风险,美国成年人血浆叶酸水平增加2倍 , 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下降了20 %~ 50%;加拿大育龄妇女血清叶酸水平提高近1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4.37‰下降到0.98‰。

· 孕期叶酸缺乏还增加流产、早产、死胎、巨幼细胞贫血、子痫前期等疾病发生风险。

推荐无高危因素的妇女,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增补叶酸0.4 mg/d或0.8 mg/d,直至妊娠满3个月。

3-2.png


叶酸与心脑血管健康

此外,叶酸缺乏可能影响人体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摄入含有蛋氨酸的食物在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它会在叶酸和其他B族维生素的帮助下被代谢清除,叶酸缺乏时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和降主动脉钙化加重。而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脑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

3-3.png

近几年,人们甚至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并称为“五高”,其危害可见一斑。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叶酸缺乏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患者较多。2022年,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卒中》(Stroke)上的一项研究,对我国500多名农村成年高血压患者展开了分析,结果显示:适量补充叶酸,可以调节血压,预防中风,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同年,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也给出了类似结论:与单纯降压治疗相比,“依那普利+叶酸”的方案可将首次中风风险降低21%。

除了有助于预防出生缺陷、调控血压、预防中风之外,叶酸在以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叶酸与认知障碍

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叶酸与抑郁症

研究发现叶酸缺乏与抑郁症和对抗抑郁药的低反应性相关,抑郁症患者在应用抗抑郁药尤其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基础上,合理补充叶酸可提高治疗的反应性。

叶酸与慢性肾病

适量补充叶酸,可以明显延缓高血压患者肾脏病变的发展,降低慢性肾脏病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叶酸的来源

一种是天然叶酸,天然叶酸存在食物中,绿叶菜和豆类是最丰富的来源,其他蔬菜和水果也是较好的叶酸来源,肉类、奶类和精白米面制品中的含量较低。指南推荐,补充叶酸的最好措施是平衡膳食。但是天然叶酸稳定性较差、在烹饪和储存过程中容易损失,生物利用率低,因此要特别注意烹饪方法,如采用凉拌、急火快炒等方式加工食物,尽量减少叶酸的损失。

另一种是合成叶酸,合成叶酸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形式获得的叶酸补充剂,它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叶酸略有不同,合成叶酸的稳定性高,在人体肠道内的吸收率也更高。所谓的活性叶酸,成分是 5-甲基四氢叶酸,它本身就是叶酸的活性形式,是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一般情况下补充常规叶酸即可,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如在叶酸代谢方面存在障碍,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叶酸利用能力下降,这部分人更加适合补充活性叶酸。

3-4.png

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400微克的叶酸。除了多吃一些叶酸含量高的食物,一些特殊人群还需要额外补充叶酸。如备孕及孕期女性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叶酸补充剂;合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心血管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推荐补充叶酸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叶酸补充要适度

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补充叶酸。如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未升高,却盲目补叶酸,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而且长期大剂量补充叶酸有可能产生健康风险,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此,补充叶酸应根据个体情况,由专科医生做出评估后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J].医药导报,2021,40(01):1-19.

CASTILLO-LANCELLOTTI C, TUR J A, UAUY R. Impact of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of flour on neural tube defects: a systematic review[J]. Public Health Nutr, 2013, 16(5):901-911.

WADHWANI N S, PATIL V V, MEHENDALE S S, et al. Increased homocysteine levels exist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 from early pregnancy[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6, 29(16):2719-2725

Zhou Z, Zhang N, Song Y, Liu L, Li J, Zhang Y, Huo Y, Liu X, Duan Y, Wang B, Zhang H, Guo H, Qin X, Wang X, Xu X. Serum L-Carnitin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First Strok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Stroke. 2022 Oct;53(10):3091-3098. 

Zhang T, Liang Z, Lin T, Cohen DJ, Arrieta A, Wang X, Qin X, Wang B, Huo Y, Liu GG, Jiang J, Zhang Z. Cost-effectiveness of folic acid therapy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MC Med. 2022 Oct 25;20(1):407. 


电话咨询:
0512-6788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