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视阅互联网医院 2025年07月25日15:57 浙江
你知道吗?孩子的视力健康,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伏笔。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一体化综合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明确提出:“建议有条件地区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这一建议为近视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也将儿童全面眼健康的“防护网”提前至生命起点。
什么是团体标准?为什么这份指南更值得关注?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在原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体系中增加了团体标准。国家鼓励学会、协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指南以团体标准的形式体现,既保证了学术价值,同时也赋予了法律效应。
近视相关的检查项目需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而定,其中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0-3周岁)是近视防控的关键起点。《指南》明确该时期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眼前后节检查、屈光检查、遮盖厌恶试验、视觉行为观察等,建议有条件地区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等。
眼前后节检查:
眼前节是指眼球锯齿缘以前的解剖结构,包括角膜、结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常用检查设备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后节是指晶状体后缘至视网膜,包括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等,常用检查设备如广域眼底成像系统。
屈光检查:
采用屈光检查仪,开展眼球屈光度检查,了解幼儿眼球屈光状态,监测远视储备量,早期发现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远视储备量不足和弱视等危险因素。若屈光检查结果异常,但低于高度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转诊指征,应半年后再次复查。
遮盖厌恶试验:
评估儿童双眼视力是否存在较大差距。用遮眼板分别遮挡儿童双眼,观察儿童行为反应是否一致。双眼视力对称的儿童,分别遮挡双眼时的反应等同;若一眼对遮挡明显抗拒而另一眼不抗拒,提示双眼视力差距较大。
视觉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和询问家长,了解儿童日常视物时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表现,如3月龄时不与家人对视、对外界反应差,6月龄时视物明显歪头或距离近,畏光、眯眼或经常揉眼等。
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
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是通过药物(如阿托品)暂时麻痹睫状肌,消除眼睛调节能力后进行的屈光检查。它是儿童青少年近视诊断的准确方法,能排除"假性近视"干扰,获得真实屈光度数。
新生儿眼底筛查:
首次被写进指南。新生儿眼底筛查指的是针对足月新生儿的眼底筛查,新生儿时期的儿童眼底病很多,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眼底出血、先天性白内障、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神经萎缩、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弓形虫病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等。新生儿眼底普筛能够发现一些严重的眼底疾病,若不干预,可能引发继发性近视或失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对患者本人以及家庭带来明显益处。
每一双眼睛,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近视防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关乎孩子的自信、学习与未来。
本指南为医院开展新生儿眼底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眼科与产科、儿科的多学科协作以及眼底筛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等工作的推进,将会有更多孩子受益于“生命第一眼”的守护。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用清澈的眼睛,看见世界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