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注宫颈疾病

守护女性健康

爱心护苗

共筑光明

个性化诊断

用药更精准

ROP筛查指南
发布:2023-10-11 点击:289

ROP 是一类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眼病,是导致儿童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on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预防都是通过对高危早产儿进行筛查,并对发现的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目前防治该病的根本方法是通过对高危早产儿进行常规筛查,并对发现的早期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在发达国家,经过70a的认识和实践,ROP筛查工作已经规范化,治疗手段更完善。而我国对ROP筛查工作的重视还是在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之后,经过近10a的推广普及,筛查、治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大城市、发达地区已经在规范开展ROP筛查,但也有一些地区开展ROP筛查工作欠规范,在筛查方法和治疗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一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e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没有开展ROP筛查,导致我国仍有部分早产儿因为ROP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永久失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每年约1600万,早产儿占7%~10%,ROP发病率为15%~20%。ROP是防盲治盲的重要任务之一,任重而道远。


新生儿眼病筛查是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妇幼保健院带头开展的工作,目前新生儿眼病筛查还没有统一的筛查规范,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生儿眼病筛查起步稍晚,但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式的新生儿眼病筛查规范出台将指日可待。

ROP国际分类法

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除去1区的部分即为2区;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早期病变越靠后,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11-1.jpg

ROP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

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

2期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

3期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生,伴随纤维组织增生;

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生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根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两型,A型无黄斑脱离,B型伴有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阈值前病变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6周,阈值病变平均发生在矫正胎龄37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及3期+。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病变,同时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病变晚期前房变浅或消失,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等。

11-2.jpg

11-3.jpg



ROP筛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ROP、早期干预及防止ROP引起市民的关键。

眼底广域成像设备的普及使ROP远程医疗检查和治疗成为可能。远程医疗不仅能够缓解ROP筛查医师匮乏的可能,而且通过建立区域性阅图中心集中阅图的方式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远程医疗须事先在网络单位NICU培训2~3名技术员熟练操作眼底摄像设备照相,进行以视盘为中心和在视盘上下左右的数张标准图,然后通过互联网传至阅图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国外眼科专家Fijalkowski 等认为ROP远程医疗诊断具有高度可靠性,并能发现所有需要治疗的婴儿,集中转送至区域性中心治疗。远程医疗是一种考虑医疗质量、兼顾成本效益、可靠、准确的ROP筛选方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分布极不均衡,更适合开发远程医疗模式。目前发达的通讯设备也为远程医疗提供了条件,研发更加便携式的新一代婴幼儿眼底成像设备成为远程医疗期待的中心环节。


11-4.jpg


ENFACAM 眼科广域成像系统是由弗尔索(苏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专门针对儿童(含新生儿)眼底检查的彩色成像设备,主要用于拍摄婴幼儿眼底、角膜、眼外图像,观察和诊断眼部是否病变。具有对婴儿眼底清晰拍摄、图像储存、医院及患者信息管理等功能。

ENFACAM 机身轻盈小巧,便于手持,可在不同病区之间移动使用,节约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常规眼科检查场合,以及新生儿眼疾检查和筛查的服务场合,是新生儿眼疾筛查的理想助手。 


电话咨询:
0512-6788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