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魏丽惠做了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
早在2005年,魏丽惠就开始研究宫颈癌,致力于惠及全国女性的筛查和早诊。之后她承担了HPV四价疫苗临床试验全国总负责人,期间还参与了一款国产两价疫苗的临床试验。那时,她时常带着团队下乡,对国产HPV疫苗临床试验进行大面积随访。
“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因为对于个体来说,HPV疫苗每一次注射后的反应都是未知。”2016年,我国首个HPV疫苗刚刚上市的那段时间,魏丽惠的心情与所有专家一样压力徒增。“我们每天都在讨论大家能不能接受、接种后如何观察、如何注意其安全性、疫苗怎样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这些受试者可以随时打电话向我咨询,我们随时回答各种问题,并且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的身体问题,无论与疫苗是否相关,我们项目组都给她们安排治疗。”
魏丽惠坚信,HPV疫苗对于女性的益处一定会像乙肝疫苗那样在时间的验证下显现出来。她的心愿只有一个:为中国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达78个月的HPV四价疫苗的临床试验当中,魏丽惠观察和跟踪了成千上万人注射疫苗后的反应,最终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符合科学标准的。
令魏丽惠感触颇深的是,HPV疫苗受试者从不接受到主动成为志愿者,最终坚持到长期的随访。“我经常对受试的妇女讲,你们是参与做出了贡献的一员。”
随着国产宫颈癌疫苗可以开始接种,很多市民也开始有了接种的意愿。“目前国内市场上有进口二价、四价、九价和国产二价HPV疫苗,HPV疫苗的上市,带动了大家对宫颈癌的认识和关注。”魏丽惠欣慰不已。
魏丽惠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在家里的饭桌上,听到最多的,就是父母讨论疑难病例的处理,潜移默化影响着魏丽惠今后的人生决定。中学的时候,魏丽惠写了一篇作文《我想当一名好医生》,梦想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1967年,魏丽惠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了家里的第六代医生,实现了自己的从医梦想。
那时,魏丽惠还是一个对医学事业充满热情充满憧憬的一个大学生,但是后来因为分配的原因,她到了甘肃省一家公社卫生所工作,回想起下乡的峥嵘岁月,魏丽惠感慨万分:“能力的锻炼是从点滴做起,不要拒绝任何小事。”在农村卫生所的艰苦岁月,魏丽惠做了很多工作,出诊到农民家里去接生、去处理难产,她也经历了巨大的蜕变: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历练成了独挡一面的全能医生。
2000年,魏丽惠创办了《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现在已经成为了妇产科领域的核心期刊,极大地推动了妇产科学术的繁荣发展。
2003年非典时期,魏丽惠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隔离区负责人,和700多名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度过了49个日夜。面对当时院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魏丽惠动员大家振作精神,并亲自带头动手清理医院的垃圾,及时疏导人员进行有序隔离,及时有序阻断感染源。
作为学科带头人,魏丽惠率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妇产科学系,形成了北京大学妇产科的学科优势,培养了大量妇产科的杰出人才,“现在很多学生已经当院长、当科主任,他们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去探索他们的道路。”魏丽惠深感自豪。
无论是日常看诊,还是非典、唐山大地震救援,魏丽惠都始终秉承着医生的本分,救死扶伤,成为了很多人的“魏妈”,她常说,“拯救一个女人,就是拯救她的家庭。”
魏丽惠曾抢救一位患了宫颈癌的妊娠期患者,当时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给她终止妊娠治疗宫颈癌,可能她的命活下来了,但是她这一生可能再没有当妈妈的权利和机会了,也面临着家庭的解散。经过魏丽惠的积极救治,患者不仅拥有了可爱的孩子,也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给女人完整的一生,让患者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是魏丽惠从医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虽然魏丽惠已经退休,但是没有退岗,依然坚持在妇科肿瘤事业的工作中,造福患者。“只要回到医院,见到病人,站到手术台上,心里就非常踏实。”年过七旬的魏丽惠依然初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坚守在岗位上,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用行动诠释医者的仁心、仁术。